植树造林,贵在坚持。在这生机勃勃的时节,或是挥锹铲土种下一棵树木,或是养护浇灌一株绿植,用你我各自的方式将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根植于心间,共建绿色家园。政府信息公开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也高度依托于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永远会存在问题和差距,永远是在提高和改进的路上。 岁末年初,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份2014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陆续上网“晾晒”。对此,公众有的点赞,认为其范围和力度空前;有的则表达不满,认为报告揭短太少,自我表扬太多……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评价,都印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表达了民众的更多期待。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政府工作最佳推进剂。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政府向公众报告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接受公众监督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手段。为了打造阳光政府,国务院要求各个部委和各级政府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细览2014年的报告,信息公开在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向权力清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财政资金信息等“深水区”迈进。公众不仅看到了国务院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勇气和担当,也看到了各部委、各地方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和努力。这种进步和努力既缘于部委和地方自身的追求和驱动,也缘于“从上至下”的压力传导。 此次大规模的集体“晾晒”,不但十分给力,客观上还起到了“横向比较”作用,让各部委、各地方“紧张起来”。其中,一些部委、地方的报告内容较详实、图文并茂,“走心”“贴心”之举赢得公众点赞和掌声。但也有一些部委、地方的报告存在粗、疏、傲、硬等问题,公众对此颇有微词。群众的关注和评议,让相关部委、地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反过来必将倒逼它们在新的一年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应当看到,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和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无疑,政府信息公开既是一项相对独立的工作,也高度依托于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永远会存在问题和差距,永远是在提高和改进的路上。这次集中公开的报告中尽管有些数据仍有待补充,相关责任仍需要明确,但只要让公众看到了取信于民的意愿和实际行动,任何技术完善、质量优化都不是问题,公众都会满怀期望继续支持、继续督促。 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人民的尊重,也是对政府自己的约束。此次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坦荡登场,公众无论是赞许还是批评,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国务院严格要求和积极督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热切关注,必将有助于各部委、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通知明确,PPP项目合同中除应规定社会资本方的绩效监测和质量控制等义务外,还应保证政府方合理的监督权和介入权,以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履约管理。沈丹阳还指出,扩大消费需求是系统工程,既包括扩大需求层面的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意愿,也包括创新提高供给层面的商品及服务供给水平、消费环境等。他透露,我国在商贸流通供给层面,初步考虑重点要抓好大力支持流通创新、打造中国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增加居民生活服务有效供给、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等方面的工作。设立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应符合本部门职责,体现精简效能原则,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并按程序报批或备案,避免重复调查。制定部门统计调查制度,要严格执行统计标准,规范设置统计指标,合理确定调查范围、频率和方法,优先采用部门管理形成的各类行政记录,全面推广调查对象试填试报等测试论证工作。建立统计调查制度的定期评估机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完善制度。
当下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逐渐为业界所接受。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市场,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加入收藏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